2025-06-30
导语:小快轻准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了一条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能用好用管用的路径也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指明服务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部署和推进。近年来,我国通过政策体系构建与国际战略协同,支持培育发展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以下简称“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加速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在国际战略层面,《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旧金山宣言》提出鼓励提供“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国内政策方面,《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均提出要培育发展“小快轻准”产品。
“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按需付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即插即用的模块化产品体系、“靶向治疗”的场景化服务机制,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形成适配中小企业特征的主流产品形态和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范式。本文基于政策布局、企业需求、服务格局、推广策略等方面系统剖析“小快轻准”产品培育现状,梳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小快轻准”产品培育和发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一、“小快轻准”概念辨析
“小快轻准”作为我国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招,自2022年《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后,迅速成为政策文本与产业实践的高频词。但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官方对“小快轻准”概念做详细解释。本文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以及研究报告《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3年)》等内容,对“小快轻准”概念进行辨析,明确“小快轻准”是什么?不是什么?厘清边界。
(一)“小快轻准”是什么
本文初步将“小快轻准”定义为:“小快轻准”是一种适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产品形态,典型的“小快轻准”产品如SaaS化应用、工业APP、数据采集传输设备、轻量化智能装备等。“小快轻准”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需求碎片化、风险承受能力弱等特点的直接回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和内涵。
“小”:小型化,即产品小、投资小。表现为通过小额投入,应用小巧轻便、复杂度低、功能聚焦、所需硬件资源较少的数字化产品,以小切口逐步带动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
“快”:快速化,即快速部署迭代、快速见效。表现为部署速度快,能够实现即插即用,无需烦琐的安装调试过程;迭代过程由服务商在云端自动实现,节省迭代时间和成本;快速产生转型效果,提升效果感知。
“轻”:轻量化,即轻资产、轻转身。具体表现为产品功能不冗余,拥有操作简单、功能定位明确等特点,同时能实现轻转身,若产品体验不好,可快速卸载。
“准”:精准化,即找准需求、精准赋能。具体表现为产品能够针对目标行业及业务场景精准定位,并针对企业痛点,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小快轻准”不是什么
不是简单低成本的代名词。它并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强调在低成本基础上实现高效能和高价值,确保中小企业投入产出比最优。
不是“低配版”解决方案。它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量身定制的高端、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而非通过简化功能、降低硬件配置或缩减服务范围,以更低成本满足基础需求的方案。
不是功能单一的工具集合。它并非多个单一功能工具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系统集成,形成相互关联、协同运作的有机整体,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和数据互通。不是短期应急的解决方案。它并非仅着眼于短期问题的快速修复,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适应市场和技术的长期变化。
不是低质量的妥协。它并非因中小企业预算有限而在质量上让步,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在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二、“小快轻准”是适配中小企业特征的主流产品形态
“小快轻准”本质上是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需求碎片化、风险承受能力弱等特点的直接回应,降低了转型门槛,提高了效率,精准匹配了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需求。
(一)按需付费降低成本,减少初期投入与硬件部署
一是降低购买成本。一方面,以SaaS化为重要形式的“小快轻准”产品通过一套系统多租户使用的形式充分降低厂商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购买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提供了按月、按季度、按年的订阅模式,中小企业可灵活使用、控制成本,降低中小企业转型的资金门槛。
二是降低部署成本。相较于传统软件的本地化部署,“小快轻准”中的软件产品提供基于云端的模块化服务,让中小企业无需承担高昂的机房建设费用,即可享受“拎包入住”的技术普惠,降低企业应用产品所需的IT基础设施成本。例如,金蝶云星空ERP作为金蝶K3的升级版本,不同于K3对操作系统和硬件要求较高、投资成本较大,云星空则无需本地部署和安装下载,只需通过浏览器直接登录网址便可使用软件服务。
三是降低应用成本。“小快轻准”产品的功能定位明确、不冗余,中小企业用户无需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快速上手,降低中小企业的学习成本。例如,上海肯大工厂在应用飞榴科技SewSmart系统时,通过针对性操作培训,员工可在极短时间内掌握系统使用方法。
整体而言,“小快轻准”产品大幅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基于一线SaaS厂商统计数据显示,以“平台+低代码”模式提供的SaaS化等“小快轻准”服务,可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下降近80%。例如,慧致造ERP以近期服务的500家企业为例进行分析,平均可降低企业80%的转型成本。
(二)快速部署即插即用,实现短期可见的经济效益
一是部署速度快。在技术架构方面,“小快轻准”产品通常采用微服务技术架构,将系统拆分成若干小型、独立的服务模块,各自独立部署和更新,缩短系统部署时间。在产品设计方面,“小快轻准”产品功能更为聚焦,只针对特定场景提供核心功能,避免多余的功能模块,减少部署和配置工作量。在部署流程方面,“小快轻准”产品通常以云服务模式,提供资源池化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同时预配置自动化部署工具和脚本,加速部署效率。例如,浪潮的仿真机器人上下料技改产品平均实施周期小于12小时。
二是转型见效快。“小快轻准”产品围绕中小企业的核心痛点精准切入,企业在使用时能够迅速将产品应用到关键业务流程,从而实现短期可见的降本增效。浪潮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技术改造1年以上的实施及见效周期,浪潮数转大师产品通过敏捷化技改,3—4周即可快速见效。例如,浪潮面向滕州机床集群海特数控提供上下料敏捷技改产品,实施周期小于12小时,产品验证周期缩短约50%,订单及时交付率提升超50%。
(三)聚焦场景“靶向治疗”,助力企业高效化转型升级
一是聚焦业务场景,精准助力企业转型。不同于大型数字化产品广泛涵盖众多非核心功能,“小快轻准”产品通过高度聚焦的功能设计,针对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等业务活动中的具体场景提供解决方案,避免功能冗余,从而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服务。以黑湖科技为例,其聚焦订单管理和履约的细分场景,提供每年仅需10800元的黑湖小工单产品,助力企业精准管控订单,实现按时交付。例如,江苏智鑫宸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应用黑湖小工单将产品生产进度全面可视化,交付率从50%提升到90%。
二是辅以低代码服务,快速应对企业需求迭代。目前,部分“小快轻准”产品服务商逐步推出“平台+低代码”服务,通过提供原子级的标准件,支持企业通过低代码形式组装和二次开发,降低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成本和二次开发成本。例如,龙辉起重[6]通过购买简道云低代码工具,每年花费3万元,通过2位技术人员就在钉钉上搭建了200多个应用,推动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的双重数字化,实现人均产出超百万元,废钢率仅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10%。
三、“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培育现状
(一)从政策引导看,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地方工作百花齐放
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出台各类政策引导支持“小快轻准”培育推广。2022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多次提出支持“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和推广,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征集工作,共遴选267款“小快轻准”产品。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供需适配发展“小快轻准”产品。
地方工作百花齐放,争先开展“小快轻准”产品遴选培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超50个地市积极推进“小快轻准”产品的征集遴选与应用推广工作,部分地市明确提出“小快轻准”产品建设目标。在遴选工作方面,北京市昌平区、江苏省苏州市、广东省珠海市等地已开展相关工作。如北京市昌平区依据部署周期、部署价格、部署方式、定价依据、商业能力、解决痛点、收费模式等要素遴选两批四类119个“小快轻准”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全国14个省、市、地区已遴选出超3000款“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具体遴选情况见表1。
表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区“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遴选情况
在培育目标方面,苏州、宁波、武汉等多个地市明确提出“小快轻准”培育目标。如宁波市提出,推动开发“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和产品不少于100个,市级优秀“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批部分试点城市“小快轻准”培育总目标超1500个,具体目标情况见表2。
表 2 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培育目标
(二)从企业需求看,中小企业对“小快轻准”产品需求日益旺盛
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数字化产品需求旺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6000万户,已培育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当前,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驱动了数字化产品和工具的快速迭代,“小快轻准”产品具有明确的应用场景和转型效果,选型及部署成本低,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产品的期望,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
“小快轻准”产品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需求。《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数据显示,在调研的我国28个省市、13大行业500家中小企业中,46.0%的企业偏好快速部署、实施、迭代产品;45.1%的企业偏好轻量化产品;44.7%的企业偏好功能不冗余、操作简单、定位明确、效果直接的产品。由此可见,“小快轻准”已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适需求。
(三)从服务格局看,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
整体来看,目前“小快轻准”产品的市场参与整体仍以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服务商为主,参与主体较为多元化,包括双跨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工业软件厂商、智能装备企业等,共同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小快轻准”产品服务体系。
双跨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具备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等特点,通常提供通用性较强的SaaS化应用和服务,以及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快速接入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及优化等功能,其中双跨平台整体处于领跑地位。代表企业有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的重庆忽米(忽米H-2MS仓储管理产品)、树根互联(根云-工业智慧管控)、浪潮(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航天云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生产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等。
图 1 东莞市“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部署价格区间分布情况
工业软件厂商通常具备丰富的工业知识沉淀,对行业了解较为深入,能够开发出更具创新性、满足行业特定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近年来,顺应技术的发展趋势,工业软件正在向平台化、云化、SaaS化发展,开发轻量化、模块化的软件系统,支持中小企业灵活部署和使用,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代表企业有入选《广州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产品清单》的北京数码大方(CAXA PLM协同管理软件、CAXA CAPP工艺图表软件)、广州大象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象飞化妆品研发管理软件精简版、大象飞外部原料库平台)等。
智能装备企业通常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专长,聚焦客户终端产品生产需求,按照加工制造工艺、生产工序、流程需求进行研发、设计、装配轻量化的生产设备等硬件或软硬件一体化设备,以满足某类产品的快速、高效、批量、自动化生产。代表企业有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名单》的济南天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LMCQ-2200X3000高端铝合金门窗智能化生产线)、秦皇岛信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智能化机加自动化单元设备)等。
(四)从推广策略看,以部署价格、周期多方优化推进规模化应用
纵观各地市开展的遴选工作,地方政府普遍关注“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部署价格、部署周期、部署方式、解决痛点问题等要素,重点通过降低部署价格、缩短部署周期等多方面工作推进“小快轻准”产品规模化应用。但目前多数地市并未公布最终入选产品的部署价格、部署周期等信息,故下文以公布相关信息的东莞市为例进行分析。
从部署价格看,以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行业遴选的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和目录为例,东莞市共遴选718款数字化产品,剔除以GB等不同单位计价的产品13款,剩余705款数字化产品平均部署价格为29.6621万元,价格分布区间如图1所示。参照各地市遴选情况,通常将超过50万元作为 “小快轻准”的遴选等次之一,因此本文尝试从705款数字化产品中,将服务商报价超过50万元的产品进行剔除,剩余600个产品,得到部署平均价格14.3427万元。
图 2 东莞市“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部署周期区间分布情况
从部署周期看,以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行业遴选的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和目录为例,东莞市共遴选718款数字化产品,剔除实施周期未明确的17款产品,并以1天替代即开即用产品,剩余701款数字化产品平均实施周期36.10天,具体实施周期分布情况和各类占比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图 3 东莞市“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各类部署周期占比情况
四、“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困扰:产品本质特征界定不清,缺乏统一遴选标准
目前,虽然业界各方对于“小快轻准”的具体定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对如何判定一个产品是否属于“小快轻准”产品尚没有明晰的概念。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郑州市、苏州市、武汉市等47个地市遴选情况来看,当前针对“小快轻准”产品缺乏统一遴选标准,各地遴选要素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遴选标准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不同地区遴选标准各异,部分地市较为宽松,有的则较为严格。例如,北京市昌平区指出“小快轻准”产品单个功能模块价格应不超过3万/年或整体价格不超过10万/年,而东莞市遴选的“小快轻准”产品中则有部分产品价格偏高,如云基础设施服务商报价210万元/年。
二是硬件产品易忽视,造成遴选内容存在缺失。部分地区在遴选过程中容易将“小快轻准”等同于软件产品,忽略硬件设备的重要性。例如,石家庄市在申报通知中指出“‘小快轻准’型服务或产品主要包含针对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物流等应用场景的软件系统、工业APP及SaaS化应用”,从中可以看出忽略了硬件、软硬件一体化产品。虽然软件类产品在“小快轻准”产品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但忽略硬件及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不仅限制了遴选的广度,也会错失一些极具潜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
三是遴选结果信息不对称,影响后续应用推广。从各地遴选情况来看,地市政府在遴选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部署价格、部署周期、部署成效、应用场景、解决痛点等,以适应中小企业特点。但在实际遴选结果的公布中,绝大多数地市仅公布服务商名称、“小快轻准”产品名称,而中小企业更为关注的价格、周期、成效等并未公开透明地传达给中小企业,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的不透明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也可能导致遴选结果与实际需求脱节,影响后续的应用效果。
(二)供需偏差:转型需求把握不准,标准供给与个性需求矛盾
从制造企业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存在长尾市场,数量庞大。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超6000万户,其数字化转型具备客户不集中、项目单价低、行业差异大、应用需求碎片化以及标准化难度高等痛点问题。如装备、家电行业,关注设备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管控等痛点问题;原材料行业,则关注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资源配置优化等问题;消费品行业,则更关注创新服务模式。这就要求“小快轻准”服务商在进行场景落地时,能够精准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真正的“准”。
从供给服务商来看,中小企业需求多样化,部分“小快轻准”服务商行业深耕程度不足,难以精准把握典型场景的痛点需求,导致产品并未实现真正的“准”。同时,我国“小快轻准”中最主要的软件产品常以SaaS化软件或工业APP为呈现形式,该模式的优势是一套系统可供多租户使用,通过标准化服务持续降低边际成本以获得盈利,但会导致标准化产品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三)推广之困:商业模式需持续探索,产品规模化应用不足
订阅收费为主流模式,但毛利率、续费率相对偏低。当前,“小快轻准”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方式是订阅收费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套餐,并按月或按年支付订阅费用。但是,整体来看,该模式产品的毛利率、续费率都相对偏低。以SaaS服务商的相关营收数据为例,在毛利率方面,安永统计数据显示[9],SaaS行业整体毛利率在55%~60%,而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占比超过50%,平均净利润率(2020—2024年上半年)为负数。在续费率方面,除了个别企业续费率较高外,如金蝶云·星空净金额续费率达到95%,慧算账招股书数据显示,国内SaaS行业用户平均留存率只有60%~70%左右。
基础设施类可按使用量收费,但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小快轻准”产品的商业实践中,基础设施类如云计算、存储空间、网络资源等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量计费。如中国移动弹性公网IP按照0.0014万—0.02604万元/M/月收费、云专线按照0.238万—1.12万元/条/月收费。这种计费方式使得成本与使用直接挂钩,但同时也面临因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导致的竞争加剧问题。如云服务器、云存储、虚拟化环境等云端资源属于相对基础功能和服务,在该细分领域存在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云、华为、三大运营商等大量相似的供应商,导致竞争较为严重。
五、发展建议
(一)完善遴选评价指标,强化产品培育指导
建立统一且灵活的“小快轻准”产品遴选评价指标体系。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地方“小快轻准”遴选工作为基础,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小快轻准”产品遴选评价指标体系,确保遴选及培育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支持地方政府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增强标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指标体系可包括基础能力(如服务行业、服务领域等)、部署特点(部署周期、部署价格、部署方式、收费方式、运维升级费用、免费试用情况)、技术能力(集成适配、新技术融合情况)、商业能力(销售收入、产品续费率)、应用成效(响应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价指标情况)等。
开展“小快轻准”培育监测分析,加强“小快轻准”产品培育指导。一是持续探索建立“小快轻准”评估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小快轻准”培育与应用统计制度,通过定期评估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小快轻准”产品的实际表现,发现潜在问题及改进空间。二是基于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地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载体,开发建设“小快轻准”产品市场反馈与评价功能模块,收录“小快轻准”产品、用户评价、实施成效、成功案例等信息,基于完整的评价跟踪服务指导“小快轻准”高质量建设。
(二)构建典型场景图谱,持续提升供需适配度
凝练行业转型共性需求,绘制典型应用场景图谱。依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鼓励地方政府组织专业数字化服务商、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等,分业分类开展评估诊断,构建试点企业“一企一档”。同时,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分析链上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活动中代表性高、通用性强的典型应用场景,分析场景存在的共性痛点需求和所需的“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构建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图谱。
以场景图谱为牵引,建立“需求牵引—定向开发—迭代优化”的推进机制。一是定期发布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图谱及“小快轻准”产品需求清单,组织服务商开展“一场景一方案”专项研发,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二是结合地方中小企业应用需求,聚焦典型场景开展遴选工作,构建覆盖企业数字化全方位的“小快轻准”产品采选目录。三是建立场景应用成效星级评价体系,将用户复购率、功能使用率等市场化指标纳入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和精准资源匹配,推动“小快轻准”产品实现从标准化工具向深度场景化服务的价值跃升,以持续提升供需适配程度。
(三)强化应用路径牵引,加速规模化应用推广
以“付费模式多样化+竞争差异化”推动商业模式优化。
一是推动付费模式多元化,提升留存率。鼓励服务商探索构建“基础订阅+效果分成+增值服务”的多元付费模式,即以订阅模式为基础,构建基于业务增量如订单提升比例、供应链成本节约额度等的分成协议,并将长期冗余功能模块费用转化为后续购买资金,推动行业从“功能交付”转向“效果交付”。
二是推动服务商从“同质化价格竞争”向“差异化价值竞争”转变。鼓励服务商差异化发展,一方面可聚焦行业纵向深耕,挖掘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参数等强行业属性工业知识,逐步构建垂直一体化“小快轻准”服务;另一方面可横向聚焦跨行业通用场景,如财税管理、能耗管控等,开发标准化模块化产品,适配多行业需求,提升规模化应用能力。以“政府集采+免申即享消费券+价格稳定机制”充分降低中小企业应用成本。
一是发挥集中采选规模效应,鼓励申请采选的“小快轻准”产品采选报价不得高于其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从而实现产品购买价格优惠。
二是发放免申即享消费券,用于中小企业订购所需“小快轻准”产品,持续降低中小企业购买成本。
三是以政策周期内使用集采价格,政策周期后建立基于产品价值的价格稳定机制,确保用户每年支付资金增幅不超过一定比例,以连贯的政策保障构建“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工作机制。
以“专业化服务平台+企业首席数字官”构建服务对接机制。一是确定“小快轻准”产品发放平台。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载体为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入口,满足全流程产品需求。同时,基于需求侧企业“一企一档”、供给侧“小快轻准”产品信息等数据底座,应用人工智能模型构建智能匹配算法,精准匹配供需双方。二是建立企业首席数字官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明确专员作为首席数字官,参加“小快轻准”产品有关的对接会和培训活动、跟进产品采购应用等工作;同时鼓励首席数字官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切实提升自身数字化产品应用能力,服务企业转型。
原文刊载于《数字化转型》2025 年第 6 期 作者:焦艳红 胡亚男 荣文晶 乔静炜 谢克强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