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过程期间充满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失败本文总结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六种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过程,期间充满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失败。本文总结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六种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
数字化转型的时机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社会与数字化经济必然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转型?有没有一个时机启动数字化转型最为恰当?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还是业务的转型,是为了在未来让组织获得更多的收益,保持市场竞争力。因此判断当下是否适合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原则,就是看组织在商业上是否需要进行转型。
这里需要认真考虑并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对所处行业带来新的机会?第二,会不会有跨行业的组织利用数字化技术颠覆本组织所处的行业?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大可以从长计议,从容布局,逐步开展数字化转型。毕竟,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有风险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一项活动。在组织一切运转良好,且没有外部威胁的时候开展数字化转型,成功了,自然万事大吉。但当遇到挫折、数字化转型走入困境时,当初决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者,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从而导致数字化转型中途被搁置或放弃。
当然,如果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于组织而言,就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时机。因为在分秒必争的时代,任何的犹豫不决都会错失转型机会,给组织埋下失败的隐患。
应该采用颠覆式还是渐进式的模式
通常来说,传统企业采用颠覆式的变革模式,其成功概率并不会很高。颠覆式的变革意味着什么都是新的,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思路等,尽管新的模式在其他组织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但能否在本组织内部发挥作用,仍然依赖于本组织对这些新东西的掌握程度。随着变革范围的扩大,抵触变革的力量就会增加,因此相对而言,渐进式的变革能够提升变革的成功率。
但是,如果组织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而数字化转型是组织挽回颓势的唯一手段,那么组织可以大刀阔斧地采用颠覆式的变革模式。因为组织游走在失败的边缘时,那些抵制变革的力量就会消失不见,员工会随同组织一起破釜沉舟,以争取变革的成功。
如何化解组织内部数字化转型的阻力
数字化转型这类涉及面非常广的变革,在转型时遇到的阻力会更大。那么组织怎么才能很好地化解这部分阻力呢?
(1)成立独立的公司开展数字化业务
成立时间长且资产雄厚的传统组织,面临的阻力会更大。长期形成的组织文化,以及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是说改就能够改的。对于这类组织而言,与其“小火慢炖”地变革,不如“另起炉灶”,成立一个独立公司专门开展数字化的业务。
成立新的公司,可以将转型的力量和组织内的转型反对派有效地分隔开来,有利于新业务模式、新管理理念、新组织结构和新兴技术的推行,以形成符合数字化的新组织文化。新公司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阵地,也可以有效地积累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反过来用到传统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中。
(2)分析转型反对者的诉求,真诚沟通
对于组织中反对转型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对理由。真诚地与反对者沟通他们的想法、顾虑和诉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真诚沟通,挖掘出阻碍转型的深层次原因,分类整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那些数字化能力不足、担心无法胜任新岗位的老员工,可以给予培训的机会;针对那些不理解数字化转型和新管理思路的老员工,可以安排到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去观察和学习;对于那些担心因数字化推行而导致失业的老员工,可以安排岗位的调换;
(3)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当然,组织内很有可能存在无论如何沟通都无法打动的反对派,对于这部分人,组织应该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无论是谁,无论曾经对组织做过何种贡献,都应该请离组织。
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来源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转型中的组织常常会面临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
当资金不足时,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资金从哪里来,而是组织选择的转型路线是否正确,商业模式是否合理。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利润和竞争力,如果开展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利润不足以支撑数字化转型,那么也许不是转型过于烧钱,而是组织选择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应该停下来思考,考虑商业模式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转型的成本结构是否合理,一些大额的支出是否真的必要,有没有替代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组织倾向于自己购买IT基础设施设备来自建机房或数据中心,这样可以把核心数据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资金雄厚的组织,这是合理的选择,但对普通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建机房或数据中心的成本支出很可能把组织拖垮,改为租用公有云服务也许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第三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是否可以与大型组织或投资机构合作,以引入新的投资和资源。这是大部分互联网组织解决资金的方式,传统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也可以考虑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不但能解决转型资金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入注资机构背后的资源,当然作为交换条件,组织的现有投资者也需要放弃部分利益。
如何解决数字化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传统组织经常会面临这个问题,从外面高薪挖了数字化人才,组织却留不住,干一段时间就离开了,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留住这些人?
面对这个问题,组织不能单纯地把责任归咎到这些人身上,组织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高薪聘请的人员离职的原因。马斯洛需求模型告诉我们,人类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人员离职一定是这五个里面的一个或多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第一层是生理上的需求,这些高薪被挖来的人员,多半不会有这个层次需求的困扰。
第二层是安全上的需求,他们需要在组织内有安全感,能够感觉到组织的秩序和稳定,而不是感觉身处一个游走在失败边缘、随时可能倒闭而让自己失业的组织。如果组织高薪聘请外部人员的目的就是挽救组织,那么必须在其加入组织之前就和他做好充分的沟通,否则,前后的反差必然导致其离职。
第三层是爱与归属的需求,新进人员都希望被组织接受,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组织需要反思,是否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这些新进员工,要展现出接纳的诚意;组织常犯的错误就是眼睛盯在新进员工的缺点上,迫切地要“改造”新人,上来就杀鸡儆猴,这样必然让新进人员感觉到被排斥。
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组织的尊重与肯定。对于一个高薪聘请的人员,组织能否给予足够的信任、授予足够的权利、肯定他们的能力,这也是组织需要反省的问题。
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抛弃旧的环境与组织来到新的组织当中,当然有一部分高薪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组织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支持?是否为他们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如果能够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组织就能够找到人才留不住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改善。
使用自建平台还是公共平台
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使用自建平台,能够保护组织的商业秘密,把数据限制在组织的范围内,避免数据被其他组织获取和利用,而使用公共平台可以减少成本,借用公共平台的商业和技术优势。这两者各有利弊,组织应该考虑的不是到底用哪个的问题,而是如何将两者更好结合的问题。
在具体选择的时候,组织可以根据数据的隐私程度和重要程度加以分类,对于那些需要严格保密的数据,以使用公司内部的自建平台为主;而对于那些隐私程度不高的数据,则可以使用外部公共平台。
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随着对数据保护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国家一定会出台法律法规来规范公共平台对数据的保护,对于公共平台的管理一定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因数据存放在公共平台而担心导致数据泄露的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并且随着公共平台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优势和商业优势还会持续提升和放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信任公共平台,它的使用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来源丨《国企》杂志2021年7月
摘编自《数字化转型之路》一书,供稿:机械工业出版社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