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第四代家族企业迈耶西不仅是德国隐形冠军模式的典型代表更是全球圆形针织机领域的领导者
位于德国阿尔布施塔特的迈耶西(Mayer & Cie.)公司门前,依旧整洁有序,却少了往日的繁忙。这家拥有120年历史、掌握300多项专利的针织机械工程巨头,在9月23日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自我管理下的破产申请。
作为第四代家族企业,迈耶西不仅是德国“隐形冠军”模式的典型代表,更是全球圆形针织机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几乎全部出口,被世界各地的纺织制造商所推崇。然而,在去年销售额暴跌近50%的压力下,这家拥有约280名员工的老牌企业不得不面对重组。
企业沉浮:迈耶西破产的多维诱因
迈耶西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内外因素交织的结果。从外部看,公司面临着三重冲击波。
首当其冲是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中美贸易摩擦和乌克兰战争持续,导致全球投资意愿普遍谨慎,纺织企业推迟设备更新计划。同时,迈耶西的重要出口市场土耳其正经历高通货膨胀,严重削弱了当地纺织厂商的购买力。
中国竞争对手的崛起则对其形成第二重压力。中国制造商以明显更低的价格向全球市场提供纺织机械,对迈耶西这样的技术领先者造成巨大价格压力。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迈耶西去年销售额下降近50%,同时成本持续上升。
第三,选择“自我管理下的破产程序”反映了德国特色重组文化。公司管理层将在专家支持下继续负责重组,而非完全由法院指定破产管理人接管。这种模式旨在维持业务运营,保护公司的核心能力。
全局图景:德国制造业的系统性危机
迈耶西并非个例,而是德国制造业整体困境的缩影。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实际GDP环比再次下降0.3%,出口继续萎缩。2025年6月,德国工业生产跌至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更加凸显。机械制造业订单连续12个月下降,相关领域破产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第二季度达4524家。作为占GDP 47%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德国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
首先,能源成本高企是首要挑战。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德国能源成本一度飙升300%。虽然近年来德国一直致力于减少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其电价依然居高不下,排名世界第五,极大地推高了用电成本,机械和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因此备受冲击。
其次,创新体系僵化同样制约发展。德国研发仍高度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如内燃机等,对颠覆性技术如电池、软件投入不足。波士顿咨询的数据显示,只有17%的德国企业全面推行了数字化。
第三,供应链与人才短缺问题同样突出。预计到2035年,德国技术工人缺口将高达700万。这种结构性压力与外部环境恶化共同作用,形成了德国制造业的多重危机叠加。
重点行业:汽车产业困境尤为凸显
作为德国工业明珠的汽车产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德国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德国汽车业造成重创。欧美达成的协议虽将欧盟输美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但德国车企每年仍将面临数十亿欧元的额外关税负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受此影响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现金流或将合计减少约100亿欧元。
宝马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收入同比下降8.2%,净利润下滑29%。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61亿欧元“腰斩”至约27亿欧元。同时,德国汽车工业正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但这一进程充满挑战。欧盟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碳排放法规,将新车平均排放量限制为不超过每公里93.6克,未达标企业或面临高达16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
然而,高昂的电力成本、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消费者信心低迷,使纯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增长受阻。欧盟市场电动车销量目前仅占市场份额的约13%,比预期水平低了约10个百分点。
前路何方:德国制造的转型路径
面对这些结构性难题,德国制造企业的出路可能在于多管齐下的转型。
能源转型与多元化至关重要。德国需要在短期内推动多元化能源进口,在中长期加速可再生能源扩容,尽可能降低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这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创新与数字化突围是另一关键路径。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德国政府可考虑与企业协同投资未来技术,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对受冲击严重的制造业予以减税、补贴等政策支持也十分必要。
供应链重构同样紧迫。德国需要减少关键材料对外依赖,在合规前提下重启与主要伙伴的经贸对话,稳定多双边供应链合作。美欧贸易协议将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为德国车企提供了一定缓冲。
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成为德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宝马、大众等车企正加大对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同时,德国对新签署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寄予厚望,希望南美市场的关税壁垒降低能为德国汽车出口带来新的增长点。
我们认为,德国制造业的转型阵痛仍将持续。迈耶西的自我管理破产模式提供了重组和喘息机会。其未来的命运,将取决于重组能否成功,以及整个德国制造业能否找到应对系统性困局的有效路径。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企业破产数量同比增加22.2%。仅2025年第二季度,相关领域破产企业数量就达4524家,创下历史新高。德国制造业的真正出路,不在于回到过去,而在于重构竞争力的基石。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当下,德国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让“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继续闪耀世界。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