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025工博会闭幕:AI与绿色技术勾勒工业新图景

导语:9月23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2025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闭幕

9月23-27日,为期五天的2025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今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闭幕。这场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工业盛会,汇聚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展商,共呈现近300项全球首发技术和200项中国首秀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系统、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等前沿领域。从能够精准完成沙画表演的智能机械臂,到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kg的重载机器人,再到核电站的“中国大脑”——“和睦系统”,这些创新成果勾勒出中国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清晰路径。



趋势一:机器人从单机作业到群体智能


本届工博会上,机器人技术正经历从“机械臂”到“智能伙伴”的质的飞跃。节卡机器人的两款JAKA Zu20协作机器人带来的沙画表演,它额定负载达20kg,臂展长达1.8米,整机重量却仅60公斤,巧妙平衡了机械的力量与灵活,其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5mm,相当于人类发丝的直径。据节卡机器人介绍,该型号自去年推出后,已在汽车零部件搬运、航空发动机检测等大型工件作业中完成批量验证,凭借“工业级可靠性”成为开幕式表演的优选。

节卡协作机器人


越疆机器人展示的多形态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其中“工厂智能枢纽”充当超级大脑负责“集中式讨论”部分,“分布式执行”部分则由轮式、人形、多足、机械臂等不同形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负责,能够兼容工业场景下的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企业无需对现有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只需通过“工厂智能枢纽”的参数配置与任务调度,即可实现多形态智能体与产线的快速适配。在这一平台上,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多足机器狗各司其职,协同完成分拣、转运、巡检等任务。

越疆机器人多形态具身机器人打造智能体工厂


此外,中科新松推出的睿可(Rico)系列人形机器人拥有21个自由度的双臂,集成了自主定位导航与智能感知系统,能在复杂工厂环境中自主移动,突破“固定工位”的局限。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睿可仿生人形机器人凭借双臂的灵巧性和移动性,能够胜任产线旁物料的智能分拣、上下料,尤其是非标件、跨产线的灵活转运,甚至利用其视觉能力进行设备状态巡检、工人/工厂安全巡查,尤其适用于产线切换、小批量定制、复杂物料转运以及需要人机紧密配合的精密环节。

中科新松推出的睿可(Rico)系列人形机器人


除睿可系列仿生人形机器人,本次工博会,新松多可机器人展出15+行业经典应用,覆盖制造业的焊接、打磨、上下料、装配、智能分拣等全方位作业场景,十八班手艺应有尽有。


趋势二:工业AI应用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部署


人工智能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是本届工博会最显著的特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合推出的新一代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装配设备,作为西门子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在中国市场的首次应用,它诠释了“一次正确”的创新理念:借助NX MCD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周期缩短30%;通过TIA博途选型工具,采购成本降低10%;AI辅助生成PLC代码后,现场调试周期再压缩30%,从设计到制造仅用时两个月,较行业常规速度快了三分之一。

西门子中国展台人头攒动


在西门子中国的展台,我们还看到西门子把“数实融合”的图景具象化呈现。其“钻耀之心2.0”装置如同工业科技的“万花筒”,135款核心产品贯穿五层工业架构,动态展示从现场控制到云端管理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库卡发布五大战略级智能体产品


库卡在本届工博会上重磅推出了五大战略级智能体产品,分别包括AI视觉智能体KUKA AI Vision、工程软件智能体iiQWorks、设备运维智能体KUKA CONNECT IOT、小库AI助手和物流智能体KUKA AMR Fleet。这五大智能体产品的推出,将构建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智能生态,标志着智能制造进入“生态协同”新阶段。据悉,这些智能体在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已实现全面应用,使该工厂成为全球首家智能体工厂。

上海交大智邦“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


上海交大智邦全球首发的“思源智控”智能体机床μAI,被称为“工业界的自动驾驶”。这款产品构建了加工过程世界模型,能够实时解析材料去除、几何精度等多物理状态,实现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的加工路径自主生成。


趋势三:绿色能源技术从单一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


绿色低碳不仅是本届工博会的展示亮点,更是中国工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上海电气展示的全球首个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将吉林洮南的玉米秸秆通过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转化为绿色甲醇,填补了我国规模化生产绿色甲醇的空白。


上海电气工业展区



在上海电气工业展区,以“大工业、大制造、大城市”为主线,系统展示集成化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面向“大制造”,上海电气提供了从工业厂房设计到工业母机,从智能机器人到自动化装备产线管控的系统解决方案;面向“大工业”,其重点围绕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提供从系统设计到工业驱动,从化工装备到环保装备的解决方案;面向“大城市”,提供从智慧楼宇到冷暖关联,打造“立体式”零碳产业园区集成化装备的解决方案。

中广核数科展出的“和睦系统”


中广核数科展出的“和睦系统”是中广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自主核电站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作为核电站“神经中枢”,对于保障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和睦系统”已应用于包括“华龙一号”“VVER机组”“高温气冷堆”在内的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实现了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和堆型的应用覆盖。


施耐德电气展示了多款为工业应用环境而设计的产品。其中Galaxy PW二代UPS拥有卓越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高温、高湿、密集粉尘等恶劣用电环境下稳定运行,更可从容应对电压波动、谐波干扰等多重不确定因素,为关键设备提供全方位电力保护,确保其稳定运行。同时展出的施耐德电气Galaxy VXL UPS以更高的功率密度、领先的空间利用率为设备部署带来革命性的高效率。在双变换模式下,其整机效率可达97.5%,E变换模式下系统效率更高达99%,从而在助力工业企业适应强劲电力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平衡,展现了工业电力系统在高效节能方面的突破。


趋势四:产业链协同创新梯级配套的新路径


本届工博会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工业的梯级配套新路径: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创新,再到场景深度赋能的产业生态链。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长江电气的CSS系列安全光幕传感器攻克了8mm超密光轴、光轴可编程等多项国内首创技术。上海柴孚展出的5吨级重载工业机器人,刷新了国产机器人的“力气天花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政策层面的“精准滴灌”为产业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上海实施的“20035”工程明确,到2025年将新建200家智能工厂、20家标杆工厂。闵行莘庄工业区规划250亩高端制造示范区,建设专业化厂房,精准匹配重型机床制造需求。


“上海市中试示范平台”和《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发布



工博会期间,“上海市中试示范平台”和《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发布,“AI+工业母机”产融生态联合体成立,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支撑。《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系统梳理了产业技术图谱与核心优势,引导用户积极应用。在签约环节,共发布100项需求清单与200项供给清单,涵盖航空、航天、航发、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等多场景领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对中国工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观察


从上海电气展示的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生动演绎了“农林废弃物变绿色甲醇”的全过程,到中广核的“和睦系统”彰显中国在核电控制领域的自主突破,再到越疆机器人的多形态机器人协同作业系统,勾勒出未来智能生产的全新图景。


这些创新成果的集中呈现,印证了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的观点:“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从单个产品突破到全产业链协同,从追求规模速度到兼顾质量绿色,中国工业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通过对本届工博会的全面观察,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人工智能将从“附加项”变为“必选项”。工业AI正从单点应用向全流程渗透,推动制造业从“局部优化”迈向“系统级跃迁”。库卡发布的五大智能体协同作战模式表明,AI将在设计、生产、运维全链路发挥核心作用。


绿色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上海电气的绿色甲醇项目和中广核的“和睦系统”表明,中国工业正将绿色低碳要求融入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这不仅体现在终端产品的能效提升,更贯穿于从原材料到生产过程的全程绿色化。


产业生态系统竞争成为主流。上海通过“梯级配套”模式,构建起从核心零部件突破到整机集成创新、再到场景深度赋能的产业生态链。这种生态系统级的竞争模式,将比单一技术或产品的竞争更具持续性和韧性。


正如ABB机器人业务部全球总裁马思康所言:“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随着中国工业从技术追随向创新引领转变,2025年工博会展现的不仅是当下的成就,更是未来十年产业竞争的蓝图。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