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介绍了鞍钢在钢铁产业智 慧指数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实践以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强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对49家会员钢企调研发现,2022年被调研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共165.4亿元,平均吨钢投入38.5元。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或鞍钢集团)也不例外,2021年以来,鞍钢产业数字化转型投入逾60亿元,完成数字化项目300多个,产业数字化取得了明显进展,3D岗位机器换人率提升20%,产线自控化率提升4.7%,操作室集中化率提升18%,生产执行系统建设覆盖率提升18%,累计55条产线完成智能化改造,齐大山铁矿、关宝山选矿、炼钢、彩涂、厚板、钒氮合金、鲅鱼圈、西昌钢钒等智能工厂标杆示范初步建成。在大力推进“数字鞍钢”建设之初,鞍钢就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智慧指数评价体系”)的建设和评价实践工作。2022年以来,鞍钢相继完成了钢铁、矿业、钒钛和数字四大产业的智慧指数评价体系,坚持开展评价实践,通过“复盘”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工作,总结“亮点”,发现问题,指导下一步数字化建设工作,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效益回报理想。
一、科学设计评价体系
(一)坚持权威性原则
充分消化吸收国内外权威数字化转型标准内容和要求,以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等为指导,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39117-2020、《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6073-2018、《新加坡工业智能成熟度指数SIRI》等,结合鞍钢实际,对指标进行适当引用和改进,保证指标体系的权威性。
(二)体现钢铁行业适用性原则
在智慧生产方面,涵盖鞍钢钢铁产业全流程所有工序,科学设计了包括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轨梁等18个智慧生产评价指标,系统梳理每个工序智慧生产的评价标准。在产线自动化方面,结合钢铁行业特点,整理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网络覆盖率、操作室集中化率、3D岗位机器换人率等8个体现钢铁行业特点指标。
(三)动态性原则
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连续动态协同演化的过程,随着国家、行业数字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评估指标也应不断演进,以确保体系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鞍钢前瞻性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要求,制定“观察指标”并纳入“指标池”中,确保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动态适应性。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体系最终要为评价实践工作服务,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至关重要。首先,科学构建三级指标体系,设计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保障和效益6个一级指标,并合理分配权重。其次,逐级分解指标,以自动化一级指标为例,将其分解为数控化率、网络覆盖率、操作室集中化率、3D岗位机器换人率、自主可控(观察指标)5个二级指标。最后,将二级指标继续分解形成三级指标,例如:数控化率二级指标分解为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两个三级指标。以此类推,建设了清晰的树状三级指标体系,每个指标均明确分配权重。同时明确提出“按产能分配权重”,确保评价体系既可以对单一产线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基地、集团进行评价,由此完成了整个智慧指数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
二、坚持周期性开展评价实践工作
(一)确保子企业透彻理解评价体系和评价要求
鞍钢集团钢铁产业包括4大子企业9大基地,评价覆盖面较广,对钢铁产业智慧指数评价体系的充分理解是确保评价工作质量的基础。每次评价工作之前,集团层面均组织评价体系宣贯会,会上详细介绍评价体系架构、指标构成,每个指标评分、评价依据,确保子企业参加评价工作专业人员清晰理解评价体系。此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评价工作群,保证及时回答子企业有关评价方面的问题,提高宣贯和评价工作效率。明确提报评价数据要求,要求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并且备份相关数据来源,备查。
(二)成立后评价小组,夯实评价结果
截至目前,鞍钢完成了钢铁产业两轮评价,评价过程中坚持引入“第三方”,成立由第三方专家、集团专家、子企业专家代表构成的后评价小组。在审阅子企业提供的评价结果和数据的基础上,后评价小组形成问题清单和拟调研重点项目清单,赴现场开展后评价工作,详细审阅子企业提报数据的依据、相关生产运营、财务数据,对子企业自评价存在问题的结果及时予以纠正,压实评价结果,确保评价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最终保障评价工作质量。
三、取得显著成效
(一)锻长板,择优扩面
按照项目效益投资比高,赋能生产、管理提升作用明显两个标准,鞍钢集团在三大钢铁子企业内部选拔了一批优秀数字化项目,包括鞍钢股份彩涂线、鲅鱼圈智慧配煤、鲅鱼圈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攀钢智能物流调度系统、本钢高炉集控、本钢板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集团内部进行大力推广,取得了乘数效应。
(二)补短板,提升产业数字化整体水平
钢铁产业智慧指数评价结果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亮点,也能够充分发现问题,例如:首轮评价结果显示,本钢北营基地和攀钢江油基地的智慧指数评分、评级均不理想,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发现,两个基地在“年度”和“过去五年”数字化资金保障方面存在短板,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慧化方面项目很少。基于此,首轮评价报告给出了“加大落后基地数字化建设投入”的建议,通过一年多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加速优秀数字化场景落实落地,两个基地的产业数字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二轮评价中进步最快的基地。
(三)提升集团产业数字化建设管理水平
通过持续建设、迭代智慧指数评价系统和持续开展评价实践工作,鞍钢集团对“数字鞍钢”建设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集团统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数字化建设项目投资方面,集团能够更科学、更有依据性地审批数字化建设项目,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数字化场景建设方面,集团能够做到“心中一盘棋”,统筹平衡各子企业数字化场景建设工作,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从而保证了数字化项目投资的成功率。这些管控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学客观地评价结果的支撑。
四、结语
钢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钢铁企业应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但要避免盲目投资,掉入“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陷阱。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评价工作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矛盾,通过体系建设、科学评价、善用评价结果、迭代升级新一轮工作这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确保企业数字化建设工作时刻处于“知现状、明未来、有路径、有成效”的健康状态。
作者: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经济发展研究院 刘东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