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企业新型能力

导语:每次产业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企业新旧竞争能力的更替这种能力更替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往往成为变革时代企业优胜劣汰的核心要素那么IT是决定和支撑企业新型竞争能力的 核心要素吗

每次产业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企业新旧竞争能力的更替,这种能力更替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往往成为变革时代企业优胜劣汰的核心要素。那么,IT是决定和支撑企业新型竞争能力的 核心要素吗?2003年,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主编尼古拉斯·卡尔的文章“IT Doesn′t Matter”(IT无关紧要)引起广泛关注,比尔盖 茨、韦尔奇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2009年,他再次发表文章“IT still doesn′t matter”(IT仍然无关紧要),其核心观点是:由于信 息技术的能力和普及性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它的战略重要性降低 了,IT和电一样,随处可以买到。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分别开发了一套名为Sabre和Apollo的计算机订票系统,它们垄断了80%的市场份额,而曾经作为美国航空业第五的People Express公司最后一任总裁Donald Burr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倒闭,其中铸成大错的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计算机订票系统,我们认为它对航空运输业是无关紧要的!对此,尼古拉斯·卡尔观察问题的角度是:后来所有的航空公司都采用了计算机订票系统,航空公司又站在同一起步线上。尼古拉斯·卡尔的观测点有两个局限性:一是他认为信息化都是可以买来的,而事实上,有些信息化是买不来的;二是他认为信息化是有终点的,而事实上,信息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但尼古拉斯·卡尔之问的意义在于,所有的信息化都要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视角去观察,信息化就是培育企业的新型能力。那么,尼古拉斯·卡尔错了吗?IT系统对于一个企业能否超越竞争对手有用吗?


(一)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研发指通过系统性、创造性的工作,形成新理论、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及新产品的活动。从微笑曲线看,研发创新处于工业产品价值链的最上游,不仅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CAD、CAE、CAM、CAPP等软件已经全面融入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直接推动需求 分析精准化、研发创新高效化、研发资源集约化,在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企业新型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需求分析精准化。研发创新处于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影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因此研发创新需求的精准化显得尤为重 要。各行业在分析、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和建立了各有特色的研发创新方法和路径,有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产品研发集成系统、基于集成产品开发(IPD)的研 发系统、基于产品过程项目管理的研发系统等,每种研发方法都有其成功的经验,但这些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软件实现了研发需求的透明化、研发流程的显性化、研发管理的闭环化,最终实现研发创新活动的可感、可知、可管、可动态调整。


(2)研发创新高效化。近20年,我国制造业引进了大量CAD、CAE和PDM等先进软件和智能设备,在门类、数量等方面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利用这些世界一流的软件和设备,我们 的创新能力却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没有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包含工业技术的软件,这是我们与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的巨大差距。培根当年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在软件定义的时代,“软件化的知识就是更强大的力量”。如何通过知识复用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长期课题。在我国,由于长期忽视工业技术的软件化建设,这使我们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许多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无法持续积累、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研发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软件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分散知识的集成化、封闭知识的共享化,工业技术软件化是提高研发创新效率的重要保障。


(3)研发资源集约化。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参与企业研发创新的主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需要企业内部市场开拓、技术预研、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 集成、试验验证、售后服务等部门的协作协同,甚至需要产业链企业及全社会的协同。一些企业通过工业云等软件平台,发展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能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大幅延伸资源利用范围,打破封闭疆界,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2010年,美国启动AVM自适应运载器制造项目,采用协同云平台,使设计、 仿真、试验、工艺、制造厂商基于互联网实现大规模协作,变革和重塑了装备制造业,将武器装备研制周期缩短到现在的五分之一。


(二)精益及柔性生产能力


工业经历了300多年生产方式持续优化的发展,从手工作坊到福特制流水线,再到丰田制精益生产,我们正从“电力驱动机器”的时代进入“软件驱动”的时代,生产方式一步步走向精细化、 柔性化。越来越多企业通过采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生产的零库存、低成本和快速反应,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1)精益生产能力。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方式JIT(Just In Time)的赞誉和称谓,日本更是凭借精益管理思想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持续改进,杜绝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统计数据表明,精益生产可以让生产时间减少 90%、库存减少90%、生产率提高60%、市场缺陷减少50%、废品率降低50%、安全指数提升50%。精益生产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不断演进的生产方式,一趟没有终点的旅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精益生产的内涵更加丰富,精益生产 是信息集成水平不断深化的过程,是生产制造过程不断优化的过程,精益生产是软件定义的生产,是数据驱动的生产,是基于模型和算法的生产。


(2)成本精细控制能力。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是企业内部管理永恒的主题,全面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 要内容。企业成本的精细管理,离不开ERP的支持,ERP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会计的原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 控制、决策、分析与考核,进而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成本的精细控制是一种能力,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钢铁价格变化犹如过山车,这对每个企业的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南钢(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面对钢铁企业工艺复杂、产品线长、跨区经营等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钢铁成本管理水平,通过主要业务与财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关账时间从1个月缩短为1日,并细化到具体的品种规格,合同兑现率从87%提高到96%,大幅提高了财务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3)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能力。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有质量管理大师戴明(E.Deming)和朱兰(J.Juran)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TQM),以及美国GE的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它们的精神不限于生产产品,而是渗透到企业经营业务的方方面面,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个别时间段的统计,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 口商品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的首位,制造业年度质量损失曾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利用CAX、MES、 ERP系统等工业软件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能力,不仅是每个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三)市场需求实时响应能力


当前,制造业正在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构建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及时满足的创新体系日益成为企业新型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客户订单、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体化,提高市场需求实时响应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必须应对的挑战。


(1)客户精准分析能力。任何一家企业都因为满足了顾客某种至关重要的需求而存在,无论企业销售的是服饰还是手机, 都需要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精准分析。对传统企业来说,市场调研 是获取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通常的做法是定义某个范围的目标客户,而非定义每个客户,因此企业在做产品定义和设计的时候 很难满足每个特定的需求。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可以 让企业跳出狭隘的竞争空间,通过大数据分析让企业更加主动地 选择客户,更加有效地识别客户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当前,一些企业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开展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通过 建立用户数据库,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大数据画像,变被动满足 用户需求为交互式主动营销。华为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手机的精准营销能力。洋河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画像,提高了白酒营销能力。

(2)实时感知能力。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产品被具有感知、存储和通信功能的智能产品所取代,每个企业不再只是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而是通过产品与服务,与客户建立“强 关系”,成为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 智能产品+智能软件成为企业感知用户需求并向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一方面,智能产品是一个需求感知平台,它可以实时 采集、分析客户使用产品的情况;另一方面,智能产品是一个客户服务平台,它可以基于智能产品形成新的商业模式,面向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对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企业来说,它可以做到实时感知用户需求,用户看哪个频道、哪个节目、什么时间看、看了多长时间,所有信息都被后台的智能电视厂商、视频厂商监测,进而为客户推送针对性服务。


(3)快速响应能力。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企业的竞争模式, 传统的空间竞争被时间竞争超越。传统企业的业务扩张是以空间 拓展和空间竞争为主,通过不断进行市场拓展和丰富产品线来获的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更加关注需求满足和交付周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由空间竞争向时间竞争转变。围绕打造“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徐工集团建设营销服务一体化平台,承诺做到“10分钟响应,2小时到位,24小时完工,48小时回访”。小米公司通过软件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实时感知、 快速响应和及时满足,同时小米公司在手机及系统开发过程中, 吸引手机发烧友参与,根据发烧友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并每周 更新,既提高了创新效率,又增加了用户黏度。


(四)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发生重大变化,高附加值环节不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两端转移,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形态,生产型制造的利润空间受到的挤压越来越严重,而服务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展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提升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可预测性维护能力。随着产品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工业产品实时维护越来越迫切,在线监测和实时维护已成为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会关 注产品带来的服务,而不仅是产品本身;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倾向 与产品提供商签订服务合同,而不是签订简单的产品买卖合同,可预测性维护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一种新型能力。全球最 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Rolls Royce)与航空公司 签订的是绩效保证式合同,它在报出发动机价格的同时会提供发 动机保养及在线维护服务,通过软件对发动机进行实时监控、故 障诊断和维修支持,这使其一跃成为航空发动机在线维护服务领 导者。GE使用设备管网系统InSite后,41%的故障可以远程排 除,平均消耗时间仅为15分钟,而34%的故障可以进行远程诊断 和到点维护设备,平均故障排除时间降低到了2小时,设备的停 机率缩短至小于1天/年。


(2)制造资源分享能力。据统计,当前我国部分行业数控 机床利用率不超过50%,监测设备的利用率只有10%,推动这些 闲置设备生产能力的在线交易、协同,将会孕育分享经济的巨大 市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制造能力分享交易三个最基本 的问题,即和谁交易、交易什么,以及怎么交易。


---摘自《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