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2月13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医生——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
2025 年 2 月 13 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全国首个 AI 儿科医生正式 “上岗”,并迅速投身于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中,与 13 位资深儿科专家携手,共同为患儿的健康把关。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 AI 技术在儿科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为儿科医疗服务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希望。
当日,会诊的主角是一名 8 岁男孩,他已被持续三周的抽动症状所困扰,两周前还意外发现颅底肿物。病因复杂,家长带着孩子辗转天津、北京等地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统一的诊疗结果。面对这一棘手的病例,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等多个关键科室的 13 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他们仔细查阅外院的就诊记录,详细询问病史,经过严谨的讨论分析,初步判断患儿的颅底肿物可能是皮样囊肿或肿瘤,需进一步进行局部磁共振评估,且肿物与抽动症状并无直接关联,建议尽快完善增强磁共振检查 。
与此同时,新 “上岗” 的 AI 儿科医生也在紧张运作。工程师将患者的主诉和病历资料精准输入模型后,AI 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一致。这一出色表现,瞬间吸引了在场专家们的目光,也让大家对 AI 技术在儿科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有了更切实的感受。
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此次亮相的 AI 儿科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潜心研发的儿童健康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产品之一。它整合了 300 多位知名儿科专家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数十年沉淀下来的高质量病历数据,并通过结构化临床推理范式训练,构建起一套全面覆盖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立体化知识体系。
这款专家型 AI 儿科医生具备两大核心功能。一方面,它能担当临床科研助理,助力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让医生时刻紧跟行业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它能够辅助医生对疑难罕见病进行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显著提升临床决策效率,为患儿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
此次会诊成功开启了 “AI 儿科医生 + 多学科专家” 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新模式。作为项目技术合作单位的百川智能创始人、CEO 王小川对此充满信心,他认为 AI 儿科医生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优质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普惠,让更多孩子受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也指出,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由来已久,而 AI 技术的引入,有望为保障儿童健康、扩充儿科医疗资源带来深刻变革。
倪鑫院长还透露,未来,专家型、家庭型和社区型 AI 儿科医生将陆续 “上岗”。家庭型 AI 儿科医生可以满足家庭日常保健需求,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育儿健康建议;社区型 AI 儿科医生则能有效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机构也能享受到 AI 技术带来的便利。这些不同类型的 AI 儿科医生将全方位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场景,有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 3 亿儿童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保障。
全国首个 AI 儿科医生的成功 “上岗”,是 AI 技术与儿科医疗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儿科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孩子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福祉,开创儿科医疗的全新局面。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