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院士解析人工智能发展三大趋势与路径创新

导语:在2025网易未来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以《AI发展的新趋势》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思维与行动双轮驱动下的演进路径并提出了三大关键趋势

在2025网易未来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以《AI发展的新趋势》为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思维与行动双轮驱动下的演进路径,并提出了三大关键趋势:专业大模型深化应用、具身智能泛化发展与平台经济2.0崛起。这些趋势不仅揭示了技术发展的方向,也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思维与行动并行的AI发展逻辑


潘云鹤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遵循“思维模拟”与“行动模拟”双轮驱动的逻辑。2017年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明确了五大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与自主智能系统。其中,前两者侧重于思维模拟,后三者聚焦行动模拟。


思维模拟以ChatGPT、Sora、DeepSeek等大模型为代表,实现了从语言生成到跨媒体理解的突破。尤其是中国开发的DeepSeek,以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实现了与GPT-4相媲美的性能,并在全球开源社区中下载量登顶,标志着中国在AI思维模拟领域已跻身世界前沿。


行动模拟则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逐步演进至“具身智能”,推动智能终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2025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AI技术从“1到100”的规模化应用目标。


二、AI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的关键方向


(一)专业大模型成为突破口,破解“幻觉”问题


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科学、工程等严谨领域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潘云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采用教科书级专业数据,构建高质量的专业大模型。专业数据包括三类:


学科数据:教材、专著、论文、实验数据;


产业数据:工艺流程、技术参数;


应用数据:产品使用反馈、故障追溯信息。


目前,这三类数据尚未打通,但若能整合训练,将推动专业大模型在特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潘云鹤还提出了大模型发展的“第二条路径”:先通过专业数据训练多个“专才”模型,再通过交叉联合形成通用大模型。这一路径更贴近人类“先专后通”的成长逻辑,也为中国在AI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案例:美国西北大学基于临床数据开发的AI放射系统,在5个月内分析了2.4万份报告,实现了毫秒级危重病识别,其精准性远超依赖通用大模型的系统。


(二)具身智能向广度与深度扩展


具身智能已从传统的机器人范畴扩展至智能终端、无人机、智能设备等更广泛的领域。潘云鹤强调,具身智能的深化体现在两方面:


技术融合:从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向VLA+力学模型演进,通过多传感器协同实现更精准的环境交互;


应用拓展:从“替代人力”向“群体协同”与“人机融合”发展。例如,外骨骼系统通过轻量化设计与产业链协同,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帮助老年人登泰山、助力工业场景中的体力增强。


案例:深圳企业推出的500台外骨骼设备在五一期间被租赁一空;杭州智元科技研发的1.8公斤外骨骼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从芯片、碳纤维到电池的完整产业链。


(三)AI推动平台经济进入2.0时代


平台经济1.0以生活服务类平台(如淘宝、滴滴)为主,而平台经济2.0则以技术服务和产业链协作为核心。潘云鹤指出,大模型本身即是一种平台,而更重要的平台是那些为科研与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生态系统。


案例:杭州的群核科技聚焦室内装修领域,聚合了全球90%的户型数据、3.2亿个3D产品模型,服务5万家企业与6500万用户。其平台实现了从设计、报价到施工的全流程数字化,日均生成40万套设计方案,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数据壁垒与生态优势。


三、结语


潘云鹤引用总书记的指示强调,人工智能将在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中发挥核心作用,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标志着AI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从技术探索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


潘云鹤的演讲不仅系统梳理了AI发展的技术路径与产业趋势,更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战略选择提供了清晰的方向:通过专业大模型破解应用难题,通过具身智能拓展实体融合,通过平台经济2.0构建产研协同生态。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在AI2.0时代实现产业变革与科技自立的重要支柱。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