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查找到相关结果

产业互联网

本词条由“新工业网”工业百科词条编写组整理。

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商业模式失灵,传统产业面临着供求失衡、产能过剩、流通环节多、盈利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并伴随出现同行间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凸显;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周转困难等产业链痛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即使是一些经营状况较好、产品较稳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企业,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也面临企业增长受阻、市场空间被压缩、业绩下滑的局面。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和市场价值,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成为这些行业龙头企业面临的十分现实的难题。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新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大部分传统产业链条长,产业链上大量小而散的从业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生产水平落后、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产业链发展存在的严重不充分不平衡现象,是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以互联网推动实体产业全链条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新时代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和重要机遇。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产业互联网的出现是分阶段的实践探索和演进:



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单方向上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和百度等);接着开始WEB2.0时代,人们主动参与,逐渐开始分享信息,社交需求促进了腾讯的崛起;虚拟的线上信息逐渐延伸至真实的线下生活,网络购物不断发展,阿里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线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交易内容从商品所有权买卖延伸到服务交易与商品使用权交易,共享经济平台整合线下闲散资源进行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滴滴”,“ 饿了吗”是其中的先锋代表。



以上几个阶段的互联网发展都是由消费端发起和推动的,称之为消费互联网。随着消费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以及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在产业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打通供销通道,去除不增值冗余环节,通过信息连通,供需匹配,从而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另一方面,以共享经济模式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金融等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这种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推动的产业链整体结构优化正在成为各实体产业积极探索的方向。产业互联网对于供应链的创新和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再创造,将成为智能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的新战略,也会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和从产品到服务转型发展的方向。



二、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在持续的研究和咨询服务中,通过与各行业领先企业一起进行转型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创新和总结,我们形成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垂直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以共享经济的方式提供给行业广大的从业者用。通过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的资源整合和价值链优化,从而降低整个产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体验和社会价值。




产业互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功能特征: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一级基础设施,而产业互联网企业则通过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成为该垂直产业的二级基础设施。



形式特征:产业互联网的形式是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把产业链上已经存在的单个组织通过新的产业链治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整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和产业模式升级,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有效在线链接,实现“分享经济”,重塑“产业生态”。



技术特征: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项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包括: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区块链等。移动通信使用户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企业与员工之间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形成紧密的实时连接;物联网链接起产业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形成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实现丰富的生产数据采集,并传递节点之间的控制与反馈作用;大数据通过对产业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可提供更智能化的分析预警和决策支持,促进产业链供需匹配和运营改善;云计算通过按需取用、按需付费、集中管理,使得IT对于业务的支撑更具弹性,技术壁垒和整体IT成本降低;逐步成熟的工业智能技术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且使得产品更加个性化贴近消费需求;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应用,对于推动产业链信用体系建设和供应链金融落地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三、产业互联网和其他概念的区别


3.1 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创新


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关系密切。从概念上讲,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供应链创新的核心就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也是围绕供应链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但是更强调从全产业的供应链角度,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筑更加完善、更加广泛的产业服务体系。产业互联网强调构建服务的基础设施,强调服务创造价值,通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和服务,从而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服务方式(共享服务)、价值创造(合作共赢)等多方面的转型发展。


3.2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新零售



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主角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他们分别在搜索、电商和社交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消费互联网时代以“眼球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零售业、娱乐业等,并逐步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消费互联网的触角主要集中在线上和个人消费者,难以解决线下实体产业优化,产品服务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等核心问题。因此,2016年阿里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强调“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开启从消费端往产业端的改革推进。腾讯也在2018年9月发布公司转型产业互联网的重大战略调整:“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产业互联网更多关注于产业链供给侧的制造商和服务商,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冗长而分散的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去掉传统产业链的不增值环节,推动产业链中介环节向增值服务商转化,实现对产业链生产关系的改造优化和生产力的赋能提升。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加专业的行业积累和对产业的深刻洞察与业务理解,因此很难出现BAT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每个垂直产业领域都有可能出现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



综上,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最终将走向打通融合,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优化。目前的大部分产业互联网平台解决的依然是局部的产业链优化,而产业链打通连接的环节越多,其所创造的价值也越大。产业链越是冗长、分散和复杂,通过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价值提升空间也越大。


3.3 产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贸易活动,围绕商业活动中的买卖和交易环节。在B2C电商中,由于线上交易平台所带来的便利性获得消费者的极大认可和成功。然而在传统的B2B业务中,由于产业上下游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群体,销售过程复杂,仅提供线上交易平台很难满足B端客户的要求,必须考虑其他增值服务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从而推动电商平台逐渐向产业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因此,产业互联网是从交易到生产、流通、金融等衍生的生产服务环节的综合服务化升级,最终形成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



3.4 产业互联网与企业互联网



企业互联网是通过在企业内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从而达到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产业互联网则是跳出企业,站在整个产业链更大格局和视野进行价值链的优化和资源的整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企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是核心企业转型产业互联网的赋能能力的积累。在产业互联网中,核心企业的优势领域的信息系统将有可能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系统;产业链中的企业内部互联网都将与产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并逐步融合。



3.5 产业互联网与行业互联网



行业互联网是指其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的互联网化,比如服装行业互联网、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等。而产业互联网是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生态体系,是行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尽管行业间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满足而展开的,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3.6 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指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集成化技术平台,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



两者的区别:产业互联网包含第一、二、三产业,工业互联网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强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利益机制优化”进行整个产业的重新分工和要素重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则更多关注制造企业本身的智能制造和转型提升。



两者的联系: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前提。行业骨干企业只有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形成内部的核心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平台能力开放化,升级为面向整个行业的赋能和共享服务平台。

作者: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