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互联的钢铁全流程质量管控系统

导语:近年来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紧盯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投产于1984年,具备年产850万吨钢的能力。近年来,该厂紧盯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120吨转炉智能出钢、基于激光烟气分析的智能炼钢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智能精炼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内钢铁企业推进智能制造提供了有益借鉴。


顶层设计系统化


该厂清晰地认识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是大势所趋。该厂先后制定了《智能制造五年规划》、《智能制造示范产线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见图1。

炼钢厂智能化建设推进历程


在整体推进过程中,该厂也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工序间基础智能水平参差不齐,数据信息可靠度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未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管控;二是受炼钢工序工艺流程复杂、工序间参数变化大以及数据信息多源异构等因素影响,贯穿于全流程的智能制造实施难度大;三是“平台化、生态化”能力建设不足,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与智能制造还有较大差距。为此,该厂在各个工序择点突破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炼钢-精炼-连铸”智能制造示范产线建设,该项目也被纳入山东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自2020年以来,该厂在集合众智、集采众长的基础上,制定了《“智慧炼钢”创建纲要》,主要是通过“三路并进”打造智慧钢厂。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系,就是把智慧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最终形成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全员思维转变,推动智慧车间、智慧工序、智慧钢厂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集约智能的生产体系,就是在所有生产环节中,综合运用5G、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对日常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和需求,进行智慧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三是坚持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就是将管理实际需求与先进技术充分结合,确保业务流程更加规范、便捷、高效,逐步实现管理业务自决策自执行。


过程控制智能化


该厂致力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钢铁制造现场的融合落地,形成“智能+协同”生产制造模式,切实将“人、机、料、法、环”多维度连接起来,使上下道工序生产均衡高效、外部订单与内部生产无缝衔接。


智能精炼方面,该厂设计了“钢包全程吹氩自动对接、钢包自动加盖、数据自动测量”等工艺技术,为精炼工序创造条件。构建了精炼智能化冶金控制模型,包括温度预报模型、合金加料模型、成分预报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氩模型等,全程吹氩测温取样机器人自动作业,确保了精炼工序的成分、温度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在智能连铸方面,该厂通过基础自动化应用、过程智能化控制管理,在各环节进行密集的集成与整合。开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结晶器专家预报系统、倒角结晶器、三次冷却、角部钝化、智能机器人应用等技术。目前,正在推进无人连铸平台项目,目的是实现钢包水口液压缸拆装、中间包测温、取样、定氢、烧氧、覆盖剂投放、结晶器保护渣投放等操作的自动化控制。


管理协同智慧化


为了实现管理协同智慧化,该厂自主开发了“炼钢厂精益运营管控系统”,为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设备及能源管理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服务。在原来各专业模块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工序的数据源进行了规范与统一,保持数据的唯一性和规范性,最终形成企业标准数据资源、单一数据资源,保证互联互通。然后根据专业需求进行能力层与应用层的开发,对数据深度分析、综合利用,科学决策,支撑各项业务不断持续优化。


一是建立智慧办公系统。它融合了数据中心、报表管理、公文审批、物流管理等多方面功能,具有集成化、个性化、流程化的特征。


二是建立安全管控信息系统。它涵盖了“基础管理、安全教育、隐患排查、应急管理、风险管控、职业卫生、现场5S”等专业管理模块,做到了客观评估并预警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在线统计分析等。


三是建立智能排产管理系统。通过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基于“规则+算法”的智能排产系统,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优化了分钢种最佳工艺路径,促进炼钢产能释放,降低过程能源损失。


四是建立内部市场化信息管控系统。先后建立“价格、预算、计量、核算、考核”五大体系,将市场交易的竞争和风险机制引入内部管理。形成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个人四级市场主体,每个市场主体根据标准成本,核算出每炉次的成本盈亏情况,最后根据作业人员的不同角色,进行利润提取,利润每班叠加,纳入考核系统,实现了指标货币化管理、薪酬自动计算与分配。打造出一套具有炼钢特色的“一键式”绩效管理系统,实现薪酬的自动计算与分配。


五是建立质量跟踪专家判定系统,对生产过程中影响钢水、铸坯质量的参数和异常事件进行跟踪,确定各种异常对铸坯的影响程度和相应的处置办法,形成动态决策,提高质量管理追溯性和规范性。


六是建立设备运行综合管理系统,对设备点检、润滑、检修、故障、备件等五大模块进行融合,实现设备状态的预知、预控、预测、预评,达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和科学性。


七是建立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它包括高精度能源计量、能耗监测预警及分析、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形成能源生态内外感知、精准控制,确保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能化产线建设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也促进了各项指标实现新突破。转炉碳温双命中率>90%,智能炼钢比例>96%,智能出钢成功率>85%。其他指标如转炉石灰消耗、工序能耗等也有明显改善。


经过十余年的智能化产线建设,该厂也深刻认识到:


一是必须夯实基础:原料条件稳定性、设备计量精度、数据准确性是生产过程智能化的基础,必须做到精料供应、精准计量、精确数据;


二是必须做到强化管理:智能工厂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开发,更多的是管理能力的延伸,要通过持续的精益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最优;


三是必须做到内外结合:完全依赖外部资源进行整体嫁接,难以实现自身的良好运用,建设过程需要以自身特点开展自我创新及合作实践;


四是逐步推动人机互动:繁重、重复且需要及时反馈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而人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更具创新的工作;


五是做到兼容并进:智能制造并非对原信息系统的完全否定,而是通过数据标准的整合与统一,做到系统的完善和兼容,实现数据的互联和共享;


六是追求共享协同:智能制造不是单一工序的建设目标,铁钢轧共同发力、一体运行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七是笃行久久为功:智能工厂不可一蹴而就,领导者的定力和毅力是关键。


本文摘选自《世界金属导报》2021年第8期B06

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进行转载,已标注原始作者和出处,如存在异议,请联系editor@xingongye.cn。如您对内容有疑问,请告之,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