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产业集群化改造供应商系统化总包提炼出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典型模式这一模式具有相当强的普适性其具体形态在实践中根据地方特色将形成特别样貌其内涵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
纺织业一直是长兴的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全国家纺面料、服装辅料、窗帘布的主要供应地,长兴现有9.4万台喷水织机、近6万从业人员;而在夹浦镇等产业集中地,有75%以上的家庭从事轻纺及其配套产业。这些遍地开花的喷水织机曾经为长兴创造出振奋人心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低小散乱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当下的长兴纺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重压力。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选择中,长兴决定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让“两山”并存。
通过深入贯彻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长兴在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引进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在产能占全县50%以上的夹浦镇先行先试,推进以纺织工业数字化改造为核心的转型之法,打出一套“创建纺织业小微园+家庭织机入园上楼+搭建纺织工业云平台+推进小微园数字化建设+创建纺织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组合拳,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转、生态好、村民安”的新愿景。截至2020年底,全县已集聚入园3万余台喷水织机;2020年1—10月,夹浦镇纺织产业完成规上产值80.1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逆势上扬。
解题之道:五大攻坚战的破解思路
梳理总结长兴纺织业的现状,可概括为家庭生产多、集聚在园少,纺织机户多、现代企业少,能耗污染多、亩均效益少的“三多三少”问题。究其本质则源于长兴纺织作为传统块状经济,仍存在大量家庭型织机户未能转型为现代纺织企业,而导致产业布局分散、土地使用粗放、环保节能匮乏、技术创新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经过多次深入调研,提出长兴纺织转型发展需要打赢5场攻坚战的解题思路。
一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攻坚战。通过搭建纺织业小微园让家庭织机户“入园、上楼”集聚,以统一解决消防安全、污水处理、噪声隔离、人居环境、土地集约等问题。
二是机户公司化转型的攻坚战。通过组织“家庭织户加工+统一公司经营”的模式创新,做到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品牌,促进织户向现代企业转型。
三是产线数字化改造的攻坚战。在织机入园同时,同步推进企业、园区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机器联网、企业上云,并推广印染数字化模式,实现印染生产线近零排放。
四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的攻坚战。要加快纺织行业云平台的建设,以用好数据、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提供实质性智能服务,充分实现数字化管理及数字化营销。
五是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攻坚战。要加快纺织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建,大力集聚智能制造运维、行业大数据分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服务,助推行业创新发展。
实践之路:长兴纺织转型做法总结
当解题思路明确下来,产业转型的组合拳就在长兴如火如荼展开。在具体实施中,长兴则形成促进家庭织机户入园集聚、推进纺织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构建行业创新发展新机制的三步走策略。
促进家庭织机户入园集聚的第一步,破解生存难题。长兴抛弃“一关了之”的落后理念,通过建设纺织业小微园、实施家庭织机上楼,开拓家庭织机集群化发展新路径,让织机户得到安心发展。首先推进纺织小微园建设。通过反复论证,长兴县制定了《长兴纺织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夹浦地区纺织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以规模化提档、集聚化升级、数字化运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打造纺织业小微园。全县按照“一园多点”的布局,规划吴城、丁新等7个纺织小微园。目前,7个小微园均已开工,总面积656.5亩,可容纳织机1.6万台。其次引导家庭织户入园集聚。长兴鼓励多主体多模式参与纺织小微园建设,并通过厂房“低改高”、存量空间盘活、“织机上楼”等形式盘活土地厂房。对于入园企业则实施喷水织机、加弹机散户联合重组后入园,并通过公司化组合以“一车间一公司”方式管理运行。目前,全县已集聚入园3万余台喷水织机,原来机器轰鸣、废水废气污染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长兴夹浦开发了纺织行业云服务平台,实现“一朵云服务多园多企”。
推进纺织业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第二步,破解发展难题。企业入园后,长兴以“工业互联网+”的方法构建纺织业的生产组织整体,实现化“散”为整、变“小”为大,创造纺织行业规模制造新优势。一是加快推进喷水织机联网。按照“集聚一家、改造一家”的原则,长兴在实施淘汰集聚的同时,开展园区内喷水织机数字化改造,实现纺织业普及机联网应用。目前,全县有2万多台喷水织机已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测,其中吴城、丁新纺织小微园的2700台织机与产线实现全面联网,可完成数据统一采集、清洗、归集与按照约定共享。二是重点搭建纺织业云平台。通过创新“一云服务多园多企”模式,基于纺织业数据采集、汇聚、分析需求,建立纺织业行业云平台,打通从物料供应、生产加工、产量计量、产品质检、成品入库到订单交付的全面数据,为入园家庭织户、大户和企业提供智能排产、业绩计量等生产管理服务,创造了为入园各类主体提供全面全程服务的新模式。三是着力打造绿色智造样板。以莱美科技为试点实施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对生产排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进行数字化管理,可实现单位产品产量能耗降低10.51%,生产总用工数减少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2%,不良品率降低20%。此外,浦鑫家纺通过智能绿色数码印花项目,以数码喷印代替传统印花,可节省人工60%以上,提高生产效益50%以上,花型设计周期缩短30%以上,实现大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产品附加值比传统印花每万平方米增值近1.5万元。
构建数字创新发展新机制的第三步,破解管理难题。依托织机联网、平台服务的基础,长兴全力打造园区服务中心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立行业“接单—生产”共享机制,实现行业数字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以夹浦镇为试点,由政府牵头组建纺织业小微园综合服务中心,集聚纺织产品设计服务云平台、智能化技改工程总包商、纺织产品质检服务机构、纺机智能模块开发商、纺织工艺软件开发商等行业服务商,为织机户与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一揽子服务。同时,服务中心还提供企业评级、人才认证、企业培训、产业政策等服务,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是建立行业数字化共享机制。以“纺织业云平台+入园织机户”为基础,吴城、丁新小微园率先探索了“大户统一接单经营+家庭织机户独立核算代加工”的新模式,通过打通企业、大户、小户织机的数据,形成大户接单、云平台排产、精准分配小户加工的协作,实现产能共享、利益分配的新模式。目前,综合产能可提升14%以上,接“大单”、接“好单”的能力提高90%。三是实施智能化全方位监管。通过云平台与小微园门禁探头、消防检测传感器、废水监测传感器等的联网,形成“企业数字化制造+园区数字化管理+园区行业云平台服务”的生产模式,统一对生产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目前,吴城、丁新小微园已安装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对人员、车辆、物料、产品进出园区及废水、废气、废料的排放均可实时实现监测。
模式总结:从长兴案例看转型机理
总结长兴纺织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字化制造+园区数字化管理+园区行业云平台”做法经验,充分说明以“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为核心路径,以“产业集群化改造、供应商系统化总包”为必要保障,实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意义。
“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是核心路径。企业数字化改造,指的是企业生产和生产管理全流程的全面数字化驱动的制造方式。通过数字化改造,让传统企业解决“数据怎么来”和“数据怎么联”的问题,为实现生产全过程与生产关联的全流程数字化制造,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最优化奠定基础。行业平台化服务,指“企业数字化制造”技改全面推开后,通过“行业平台化服务”,依托行业工业云平台,推动数据上云、业务上云、服务上云。中小微企业则无须建立私有云平台,无需运维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就能享受大数据远程检测运维、产品质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把关”、生产要优化配置等一系列大数据服务,极大降低了成本。平台服务商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分析,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企业数字化制造。此外,平台服务商汇聚行业大数据后可以通过数据的融合、计算,为全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助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思想,是中小微企业实现增产、节能、减排、减人、提质的重要方式。在长兴案例中,入园织机与整经、加弹产线实现了全面联网,数据统一采集、清洗、归集与按照约定共享;并通过“一朵云服务多园多企”的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帮助企业看到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并及时干预异常情况,实现纺织的数智管理。
“产业集群化改造、供应商系统化总包”是必要保障。产业集群化改造,源于近年来以小微园为载体,开展“低小散”行业整治,促进传统产业园区化集聚的趋势。不过单纯企业入园只是简单集聚,只有以园区为载体、以行业为对象,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此方式其一可实现成团降低成本,一方面统一为园区内同行业、同类型企业进行数字化技改将有效降低供应商技改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为企业高效益、低成本提供后续数字化服务;其二有效避免数据孤岛,通过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施工,从一开始就能打通生产、服务、园区管理等系统,能有效避免多平台和系统间的“数据孤岛”;其三可培育、释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能力,通过在园区设置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将及时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最后不可忽视的是以园区为载体进行数字化转型,将形成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氛围。
供应商系统化总包,指的是数字化转型中“系统解决问题总承包(或牵头总承包)”的供给模式。通过总承包牵头来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与应用系统的集成、统一施工、统一监管、统一验收,能大幅提高改造效率,有效避免并一定程度解决现阶段转型过程中数据打不通、系统软件不集成、数据利用难的三大突出“毛病”。此外,系统解决问题的总包模式,还将明确总包商的主体责任,提升数字化制造与数字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数字化制造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防止乱承包、乱分包,以及“李鬼”冒充“李逵”等侵犯工程业主权益或侵犯承包主体权益现象的发生。目前系统解决问题供给的规模、质量、水平不足依然亟待解决,未来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需求将更加旺盛,因此培育“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关键出路且正当其时。
可以说,“产业集群化改造、供应商系统化总包”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的必要保障,是机器联网、平台服务的工作基础。在长兴案例中,通过促进散户、企业入园统一管理,解决了改造用户获取和纺织行业云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载体构建基础的问题;而依托杭州开源担当总承包商,则发挥其实施智能化技改、开发纺机智能模块和工业软件、提供大数据服务、进行线下运维的作用,可帮助入园企业更好实现数字化运营和管理。
总的来说,“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产业集群化改造、供应商系统化总包”提炼出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和典型模式。这一模式具有相当强的普适性,其具体形态在实践中根据地方特色将形成特别样貌,其内涵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
原文刊载于《信息化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 绿城科技产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朱培梁
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进行转载,已标注原始作者和出处,如存在异议,请联系editor@xingongye.cn。如您对内容有疑问,请告之,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