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硬科技实力修炼十策

导语:科技企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提升科技实力尤为重要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市,拉开我国科创企业加速发展的序幕。以 2019 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2020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 和 24.4%。据wind 数据,截至2025年1月8日,在已公布2024 年三季度业绩的585家科创板公司中,274 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111 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 50%,73 家净利润翻倍,百利天恒、晶合集成、思特威、 先惠技术、元琛科技 5 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 500%。面对复杂的市场局面,科创板公司仍实现强劲增长,彰显了硬科技实力对科创企业成长性和竞争力的支撑作用。


不过,科创企业要想充分激活高成长性,增强竞争优势,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强化修炼硬科技实力。基于“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创造突破性市场价值”等特点,科创企业可以从以下五大路线入手,逐步推进“外形内实”的十大发展策略(见下页图 1),为企业持续提升硬科技实力筑基铺路。


图1 科创企业“外形内实”十大发展策略


战略线 :锚定战略高位


科创企业硬科技实力的提升,有赖于企业围绕核心技术长期锚定战略高位。科创企业如能锁定国际市场、国内产业链顶端这一发展方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将有望逐步建立企业高位竞争的市场优势,形成企业发展的牵动势能。


1. 确立横向高位层次


科创企业修炼硬科技实力,应积极响应科创板资本扶持政策,聚焦国家战略主导产业、未来新兴产业、产业数智化转型等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寻求创新突破。在锁定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后,科创企业可以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突破由高到低的三个层次 :打破国际市场垄断(弥补国内市场空白)、突破重大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突破)、形成国内市场领先优势(一定程度更新技术标准)。三个层次具有进阶性,也可兼容并行。科创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自身实力选择技术创新方向,确立技术创新目标。


2. 选择纵向发展模式


基于战略高位定位,在确立了技术创新目标之后,科创企业应进一步厘清自身技术资源优势,适配业务发展模式。除了开展与国家重大产业布局高度契合的硬科技研发工作,科创企业还要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以硬科技实力获得远超同业市场价值的突破性价值。


科创企业技术市场转化一般可通过三种业务发展模式实现。其一,基于细分领域产业链贯通优势,科创企业沿着产业链进行纵向技术创新,逐步形成细分领域产业链长链技术优势。其二,科创企业拥有大产业发展的基础实力,并拥有匹配大产业通用技术逻辑(技术工艺流程能够在产业领域通用)的顶尖技术,通过持续集聚优势资源,成为大产业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商,打造技术集成的平台型科创企业。其三,科创企业具备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优势,将底层技术链接亟待转型的传统产业,服务于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场景,成为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综合方案供应商,乃至打造成国家级双跨平台,全方位延展科技创新链条。


技术线 :创造突破性价值


科创企业的领导者队伍和技术团队是企业静态组织的核心元素。科创企业硬科技实力往往体现在技术团队人员构成和能力方面,以支撑技术突破性发展,进而实现市场突破性价值。


1. 激活静态组织核心元素


科创企业包括创始人在内的领导队伍,往往具备行业技术背景而凸显技术人员专业特质,其敏锐的技术趋势判断力,有助于引领科创企业聚焦行业技术战略高位。同时,科创企业中核心技术人员占比较高(30% 以上),研发创新意识和能力往往超过一般科技企业,这铸就了科创企业静态组织的硬科技底色。


科创企业围绕静态组织核心元素,一要强化管理本部和各级科创平台技术团队的建设管理,分层、分级、分项目进行动态评估,激发静态组织核心元素的创新潜质,提升科创团队的发展实效 ;二要积极突破各级科创团队(领导者、技术研发团队、技术市场团队)的常态沟通机制及模式,推动领导者队伍和技术团队的认知体系更新,高质量发挥静态组织核心元素的创新能力,打破阻滞科创企业硬科技市场突破性价值释放的组织惯性。


2. 技术与市场动态匹配


科创企业在硬科技实力竞争中往往面临三种风险 :一是硬科技研发创新突破受挫的风险,二是硬科技产品(服务)未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风险,三是硬科技产品(服务)领先市场发展周期却未能获得预期技术溢价的风险。这三种风险都会阻碍科创企业获得市场突破性价值。


基于以上三种风险,科创企业需要企业领导者和核心技术团队紧密互动,促进组织生成敏锐的技术市场直觉,高效匹配市场变化需求。


在此基础上,科创企业应密切关注“技术―市场”的动态匹配模式,打造核心技术的市场风险管理决策系统及配套机制,科学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长短期项目的动态决策水平,根据所处的“技术―市场”情境,进行“技术―市场”的动态匹配。


文化线 :凝聚特色文化内核


科创企业打造高效协同组织,离不开特色科创文化构建和组织内部生态持续优化。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科创企业普遍沉淀并呈现出宽容且慎微慎危的文化特征。


1. 融入宽容和慎微慎危文化


当前国内科创事业的发展盛况,彰显出以宽容文化为内核的“无为”魅力。若宽容文化缺失,会给科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一是导致技术研发突破受挫即止,失去持续突破硬科技技术瓶颈的创新土壤。


二是仅存一次性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市场容错空间,如果科创企业放弃技术研发,转而通过产品组合的捷径满足客户需求,则难以实现贯通产业链的技术迭代。三是导致科技研发仅限于锁定当前市场需求,不能肩负起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坚的使命,丧失科创信念。


与此同时,科创企业需要更加科学严谨地论证科技创新方向和推进创新进程。企业应慎终如始地设定实验边界和程序,审慎对待技术与市场匹配的微小危机苗头,以科学精神行“有为”的创新实践。因此,科创企业在创建自身特色科创文化时,应注意将宽容和慎微慎危文化融入文化内核,培育在容错机制上“无为”、在风险防范机制上“有为”的科创文化。


2. 释放科创文化合力


相较于其他企业文化强调组织运营效能提升,科创文化更重视科创合力的长效集成价值。科创文化合力的形成和释放,并非仅靠单个工作程序,也鲜少即时呈现合力效果,往往因科创人才组合模式不同、技术突破周期的不确定性、技术溢价与市场预期动态均衡偏差等原因,组织与市场形成诸多差异化组合形态,导致科创企业合力形成过程更为复杂。


科创企业突出特色之一,在于通过发展科创平台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池。科创人才对所在组织生态感知水平和对团队合力实效期望值远高于一般组织人才。而适宜的科创文化,有助于科创企业人才规模快速扩张、科创平台组织结构优化、组织内科创人才潜力持续释放,从而创造出巨大的文化合力。因此,科创企业亟须沉淀、梳理组织文化,积蓄科创合力势能,激活人才池,持续释放科创文化合力,夯实科创企业硬科技实力。


机制线 :创新科创机制


科创机制和科创文化是科创企业软实力的一体两面,科创机制是科创文化落地的保障,科创文化引领并服务于科创机制创新。


1. 创新组织韧性培育机制


因着力提升硬科技技术,科创企业面临上述三种风险挑战,这对科创企业组织韧性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科创企业应围绕三种典型风险,创新组织韧性培育机制,设计定期组织韧性培训计划,提高领导者和团队成员个体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结合科创企业发展实际,开发企业危机管理情境模拟系统,在实战中强化科创企业的组织韧性,完善组织韧性常态训练体系,并将组织韧性提升纳入科创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不断提高科创企业应对典型风险的能力。


2. 创新科创平台机制


科创企业的人才资源,不仅来自企业组织内部,还来自科创企业自创或联合创立的各类科创平台。是否拥有科创平台、科创平台水平如何、科创平台是否有长远发展规划体系,对科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科创平台加速科创人才梯队建设,离不开科创平台机制的创新,这是科创企业发挥团队创新力以持续赋能硬科技技术突破的根本保障。


不同于一般企业管理机制,科创平台机制创新是可持续孕育科创企业硬科技内生力量的重要支撑因素。科创平台发展规划及创新措施,决定了一家科创企业的发展潜力。因此,科创企业要做好两方面的科创平台机制创新工作 :一是将科创平台机制创新提升至组织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打造组织系统的软创力(科创机制体系及科创空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是依据各类科创平台上的科创团队构成情况,分类设定职能特质、岗位协同、项目兼容等多类标准,精细划分团队类型、团队职责及团队价值组合,创新设计科创平台的一揽子管理机制,高质量发挥科创平台价值,以解决科创企业高速发展下的组织内生性不足问题。


价值线 :打破高成长悖论


科创企业一方面要建立数据分析部门,对企业成长性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数据分析,通过建设可视化、操作性强的成长性标准体系促进技术市场转化 ;另一方面打造高效学习型组织,夯实硬科技实力,帮助企业冲出成长困境。


1. 建立成长性监测体系


尽管硬科技具有托举企业卓越业绩的潜能,但并不能保障科创企业持续高成长。科创企业建立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优势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这一耗时耗能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后,既会催生企业获得倍数级产出实效的产业奇迹,也有可能因成本上升使企业陷入短期业绩大幅滑落的困境。而以科创板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往往只对科创企业硬科技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领域做了一定限制,对于科创企业业绩数据并未提出严格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形成误导——盲目信赖科创企业的高成长性,认为技术研发投入与企业产出价值一定会呈正比例增长。这一错误认知传导至企业层面,导致一些企业盲目乐观而冒进,结果业绩逆转,溃不成军。


因此,科创企业应建立动态的成长性监测体系及标准。一是设立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及岗位,系统统计分析企业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分阶段、分时点的市场价值变化情况,深度挖掘组织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产出比及变化趋势等数据。二是打造技术研发与市场部门的常态联动模式,从文化、机制两方面入手,跳出“专精特新”的专业性认知局限,强化企业硬科技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的密切联系。三是形成可视化、可操作的成长性标准(识别)体系。科创企业应结合自身硬科技技术特色及市场环境,沉淀自身硬科技技术维系市场高成长性的临界线数据,并学习借鉴相关技术产业链龙头公司的“技术―市场”数据决策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制定细分领域内技术研发与市场转化的分类标准并持续迭代,为细分领域技术发展提供标准化管理工具,强化科创企业的“创新”组织特征。


2. 打造特色学习型组织


科创企业高成长性的可持续离不开硬科技实力的提升,而硬科技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组织高效学习。科创企业应着力升级组织的学习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学习型组织,独辟蹊径,探索学习型组织发展的特色模式和路径,助力组织成员快速学习成长,为企业沉淀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资产,如人才、技术、数据、制度等。


相较于平稳低速增长企业,科创企业往往更加容易遇到高成长性诱发的战略与业务失衡、错配状况。这一点可以通过优化科创企业组织结构来补救。如果企业领导者和创始团队技术背景突出、技术人才规模占比高,高度契合科创特质,组织的自主学习潜力和技术研发创新的韧性会更强。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效学习型组织需要一系列落地措施,如设置专项学习计划、丰富企业知识库、组织外挂式科创平台交流学习、组织企业模拟场景团队演练大赛等,最终促进企业组织形成契合市场动态发展规律的内生性特质,为企业夯实硬科技实力提供支撑和保障,打破企业高成长悖论,维系企业的高成长性。



原文刊载于《企业管理》2025年3月 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徐楠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刘飞燕


暂无评论,等你抢沙发

  • 短信登录
  • 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还没有账号,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注册
已有账号, 立即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本网站的 《用户注册协议》
找回密码